大渡口江邊來了一群“稀客”
2024-04-02 06:30:04 來源: 大渡口區融媒體中心 聽新聞
近日,大渡口大濱路江邊來了一群“明星”,每天都會吸引數十位攝影師長槍短炮地追焦拍攝。這群大有來頭的“特殊客人”就是7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彩鷸!

彩鷸的鷸字讀“玉”音,可能有人還覺得眼生,畢竟,這種鳥類也是第一次被拍攝到出現在大渡口。但要告訴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成語的主角就是它,你一定又會覺得,哦,原來也是久仰大名!
資料介紹,彩鷸又名水畫眉,體長約22-27厘米,圓頭短尾,喙長腿長,與雌鳥眼后具帶柄白色眼鏡紋,頸部、喉及前胸栗色,背部雙側具金黃色縱帶;雄鳥體形稍小,顏色較雌鳥暗淡。
彩鷸在動物界有特殊的習性,非常有意思:一是在求偶時,彩鷸是雌鳥倒追雄鳥,而且還實行“一妻多夫制”,在生下4枚蛋后,雌鳥就會離開雄鳥伴侶,由鳥爸爸獨自孵化、養育幼鳥;此外,彩鷸受驚時往往隱伏在原地不動,直到人或其他動物走近后才突然飛起逃走。雛鳥由于運動能力較弱,遇到驚擾時會假死,父愛偉大的鳥爸爸為了阻止威脅或引走掠食者,往往會試圖威嚇、撲翅或佯裝跛足、折翅,堪稱妥妥的演技派。

據亞洲濕地鳥類冬季調查資料顯示,彩鷸曾大量減少,1990年冬季僅在南亞(印度)見到575只,東南亞9只,東亞的中國見到752只。2000年8月1日彩鷸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據拍攝到這組彩鷸照片的攝影師解國清介紹,這群彩鷸是在3月25日前后飛來大渡口的,在白居寺長江大橋往小南海方向前行500米的江邊、小地名叫三灣的地方暫時安家了。一經發現,就吸引了不少拍鳥愛好者來圍觀這群“稀客”,最多的時候,有近百名攝影師在此整日守候。他們小心翼翼、躡手躡腳地用長焦鏡頭捕捉這群彩鷸的一舉一動,既怕驚飛了敏感的“客人”,又怕錯失了難得的倩影。
羽色美麗的彩鷸,除了具備觀賞價值,作為較典型的濕地鳥類,還對生態環境具有一定指示性的生態價值。如此少見的彩鷸來到大渡口做客,也正反映了“公園大渡口、多彩藝術灣”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記者 陳長青 圖片 解國清
責任編輯: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