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區圣泉街道:網格黨群驛站 讓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持續升級
2024-12-18 18:03:47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謝雪蓮)近年來,江津區圣泉街道堅持建強黨群微陣地,持續打造特色網格黨群驛站,以小區為基本單元,利用小區的架空層、物業用房或社區用房,設置矛盾糾紛調解室、文體活動室和黨群協商議事廳組成的“兩室一廳”,延伸服務居民的“陣地”和“觸角”,激活基層服務最小細胞,實現“民情在家門口感知、民需在家門口回應、民力在家門口聚合”。
黨群協商議事廳:讓聽事說事在驛站 變“問題詳單”為“滿意清單”
街道堅持共商共議群眾事,緊扣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要求,率先建立27個小區特設黨組織,構建“村(社區)黨組織+小區(特設)黨組織+樓棟黨小組+黨員志愿者”四級組織架構。由小區特設黨組織牽頭,搭建起以街道、村社黨組織為核心,“群眾說事、及時辦事、民主議事”為理念的“議事廳”平臺,圍繞小區“大事”“難事”“實事”進行民主協商,讓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能入廳解決。
黨群協商議事廳設置社情民意收集點,每周固定開展“四下基層”活動了解群眾需求,每月定期收集群眾意見。截至目前,共收集居民訴求36件,已解決小區路燈維修、違建整治、成立業主委員會等民生實事27件,真正做到在“家門口”議好群眾“心上事”,辦好“急難事”,群眾的滿意度大幅提升。

矛盾糾紛調解室:讓爭執化解到驛站 變“治理存單”為“和諧保單”
圣泉街道組建黨建統領下的“村(居)小組—社區—街道”三級調解體系,掛牌示范調解工作室12個,認證金牌調解員57名、調解員201名,按照小區矛盾類型、矛盾程度等由調解隊伍前往進行專業化調解,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
社區黨組織充分引導居民代表、業委會成員、樓棟長、“雙報到”黨員、人大代表等多元主體,積極參與矛盾排查“敲門行動”,形成對各種矛盾糾紛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動向實的工作機制。
同時,鼓勵各類力量結合個人職業、特長優勢等參與矛盾調解,實現矛盾糾紛源頭預防、發現在早、化解在小,形成基層矛盾調解閉環。據了解,矛盾糾紛調解室成立以來,上報的小區物業糾紛、生活糾紛、裝修糾紛分別減少22.77%、21.54%、20.38%。

文體活動室:讓服務攜手進驛站 變“群眾點單”為“幸福賬單”
該街道聚焦轄內“一老一小一青年”實際需求,充分調動“銀發聯盟”“雛鷹行動”“津新力量”等多方資源,按照“一個活動室+N個功能+X種服務”的思路,拓展開設養生小科普、繪畫小課堂等特色課程,設置閱讀角、少兒托管處等特色服務場所,編排中老年人合唱、舞蹈、古箏、絲網花,青少年繪畫、籃球足球訓練、科普等文體活動。
服務延伸到居民的生活區和家門口,不斷完善“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工作機制,以精準服務托起居民穩穩幸福。

目前,圣泉街道已建成26個網格黨群驛站,后續將規劃實現轄內30個小區的網格黨群驛站全覆蓋,緊緊圍繞“議事自治、矛盾調解、多元服務”三大功能,逐步實現小區睦鄰平安、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品質家園的治理效果。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