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候鳥”有“家”更有“為” ——萬盛創建“候鳥”黨支部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小記
2025-01-27 17:14:2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葉露)近年來,黑山旅游度假區因其涼爽的氣候和優美的環境,吸引了大量旅居人群,每年高峰期旅居人口超過10萬,其中不少是流動黨員。這些黨員分散在小區、鄉村中,由于缺乏組織管理和融入渠道,常常難以發揮作用,部分基層問題也因此無法及時解決。
為破解這一治理難題,黨工委組織部、區市場監管局、黑山鎮于2020年創新成立黑山谷“候鳥”黨支部,以組織網絡為依托,以服務平臺為支撐,引導旅居黨員讓“候鳥”黨員從“流入”變為“融入”、從“客人”變為“主人”,激活了基層治理新活力。
構筑旅居黨員“第二娘家”
“黑山谷‘候鳥’黨支部讓我們找到了一個能安心停靠的‘家’。”旅居黨員老吳談起自己的經歷,感慨良多。去年夏天,他通過黨支部微信群反映小區健身器材老化問題,沒想到第二天就得到了回應。器材更新后,他高興地說:“這樣的效率讓我更愿意參與社區事務。”
黑山谷“候鳥”黨支部通過“支部+樓盤+網格”的組織模式,與村(社區)黨組織、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聯動服務,將觸角延伸至旅居黨員生活的每個角落。
黨支部以《致候鳥黨員的一封信》等方式向黨員發出“召喚”,鼓勵黨員報到。黨支部還與“候鳥型人才驛站”一體化建設,吸引80余名專家學者加入“候鳥”人才庫,通過提供專業意見和參與活動,為基層發展注入了更多智慧和活力。
搭建黨群交流“快車道”
為暢通黨群交流,“候鳥”黨支部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聯動服務機制:在每個樓盤設立黨建聯絡員,兼任微信群管理員和“小區管家”,構建了“支部+服務站+微信群”全覆蓋的組織網絡。“通過這張服務網,黨員的問題能快速上傳,群眾的呼聲也能及時傳遞到黨組織。”黨建指導員陳在科說道。
以“30分鐘響應機制”為抓手,“候鳥”黨支部將效率寫入服務基因。2022年7月,一名黨員在微信群反映快遞取件難問題,引發了居民的共鳴。支部第一時間協調相關部門,通過增加快遞柜、延長營業時間等,妥善解決問題。“沒想到社區的響應這么快,這讓我對這里的管理充滿信心。”小區居民劉榮暢感慨地說。
黨支部不僅高效解決“急難愁盼”,還通過豐富的活動為黨員搭建發揮作用的“寬平臺”。“亮身份、當主人”活動鼓勵黨員主動融入社區,組建“黑山谷‘候鳥’志愿服務隊”,參與法律咨詢、扶貧幫困等志愿活動。黨員們幫助銷售獼猴桃、老臘肉等特色農產品,總價值超過120萬元。
同時,黨支部還組織“三情通報”“三看調研”“三提建言”等活動,激勵黨員積極為區域發展建言獻策。參與活動的黨員謝清榮表示:“黑山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也是一個可以用行動參與和改變的家。”
營造黨員激勵“暖心巢”
“最美‘候鳥’黨員”“建言獻策金點子”評選讓黨員在異鄉也能感受到榮譽與關懷。每年,黨支部將黨員活動參與情況反饋至原單位,推動納入各類表彰評選。“黨支部讓我感到自己不僅是被需要的,更是被看見的。”黨員簡剛說。
黨支部創作的《候鳥兮辭》以文化的形式凝聚了黨員力量:“鴻來燕又返,相逢即是緣;胸中駐黨旗,身游心塞淵;躬行作示范,履諾踐誓言;聚是此山竿,散亦若星燦。”這份獨特的表達,讓黨員們感到自豪的同時,也為支部注入了更多的人情味與文化魅力。
統計數據顯示,自“候鳥”黨支部成立以來,黑山旅游投訴率下降15.3%,群眾安全感達到100%。更重要的是,旅居黨員和當地居民從“相互不認識”到“鄰里一家親”,實現了從旁觀到融入的轉變。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