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新新”向榮⑤|穿越“數字農場” 看“龍鄉田園”奇遇記!
2025-04-18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看,輕點手機,無人機就在農田上方穿梭施肥,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重慶市銅梁區侶俸鎮龍鄉田園的農田邊,村民興奮地展示手中操控農業設備的 App。
陽光灑在近千畝的廣袤田野上,智能玻璃溫室在田間熠熠生輝,里面的環境監測屏閃爍著數據光芒,自動噴灌系統正均勻地噴灑著水珠,滋潤著茁壯成長的小番茄苗。
此刻,站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處處都能感受到科技為農業帶來的巨大變革,這是重慶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的生動實踐。

在龍鄉田園,一場農業變革正在悄然發生。曾經“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種地模式,如今已被高科技“改寫”。
走進智慧玻璃溫室,仿佛踏入未來農業的世界:環境監測屏實時顯示溫度、濕度、光照等信息,自動噴灌系統根據植物需求精準澆水,“植物健康監測屏”全方位守護農作物生長。在這里,“種地”不再只是依賴人工,智能化設備成為田間“主角”。
科技創新帶來的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轉變,更掀起了農業效率的質變浪潮。
在龍鄉田園,農用無人機、耕地機等設備通過App就能輕松預約,如同點外賣一般便捷。以往農民們繁重的翻地、除草工作,如今借助機器半小時就能完成,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
像小番茄這樣的作物,在科技的助力下,畝產值高達8000多斤;除此之外,超過3000多種功能性蔬菜品種在這里培育,其中不乏中國農科院研發的“減脂黃瓜”等專利品種。
作為全市重要的蔬菜保供基地,侶俸鎮常年蔬菜種植面積在3.4萬畝以上,產量超過10萬噸,產值在2億元以上。觸手可及的科技未來,讓這片田園煥發出新的生機。

當科技種子在田野生根發芽,如何讓創新成果真正惠及千家萬戶?龍鄉田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借助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先進的種植技術,龍鄉田園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從智能大棚的日常管理,到農產品的采摘、加工,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不僅增加了收入,還能照顧家庭。
“我們發展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211家、農產品加工企業15家,還有新型職業農民145戶,在龍鄉田園務工的群眾,達到2000人以上,僅務工收入每年都在4000萬以上。”銅梁區侶俸鎮黨委書記萬承先說。
產業的興旺,不僅讓田野充滿生機,更催生了農業價值的“幾何級”增長。
當地特色農產品憑借其優良品質和獨特功能,受到市場青睞,銷售渠道不斷拓寬。“減脂黃瓜”“紫彩水果椒”等特色蔬菜瓜果,在未來有望走上更多人的餐桌,為村民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
這種產業發展模式,將農業與村民的利益緊密相連,真正實現了產業惠民,讓村民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收獲滿滿幸福感。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采摘經濟、研學經濟,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將龍鄉田園更好地展示在大家面前。”萬承先對未來充滿期待。
龍鄉田園的蝶變不是孤例,而是重慶推進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的一個鮮活注腳。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要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緊扣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全市農業農村委系統將重點圍繞四個方面,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鏈。”市農業農村委有關負責人說,一是深入實施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著力打造“3+6+X”農業產業集群,重點打造10條100億級生態農業產業鏈;二是加力實施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三是培育壯大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四是做大做靚巴渝特色名優品牌。
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創建榮昌豬、三峽柑橘、脆李等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9個、產業強鎮39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銜接。
在產業發展的快車道上,重慶始終把握著“讓農民當主角”的鄉村振興核心命題。
如今,通過深化千個巴渝和美鄉村建設行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別達到87%、100%、65%,和美鄉村建設覆蓋30%以上行政村,進一步擦亮新重慶建設的鄉村底色。
與此同時,鄉村各類文化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從火遍大江南北的“村BA”到“村歌”大賽、廣場舞大賽、戲曲曲藝大賽,一道道文化“大餐”讓巴渝老百姓不僅有參與感更有獲得感。
當城市經濟在田野找到新賽道,當鄉村價值在云端獲得新定義,這種雙向奔赴的城鄉融合實踐,不僅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鄉愁有了科技注腳,更在巴山渝水間描摹出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在這里,城市與鄉村不是此消彼長的對手,而是共榮共生的命運共同體。
第1眼TV-華龍網 曹妤/文 記者 陳洋/圖、視頻 首席記者 董進/審核

責任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