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式消費不能透支信任
2025-05-19 06:30:02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在健身、教育培訓、美容美發等多個領域盛行。這種先付費后享受服務的消費方式,雖為消費者帶來優惠和便利,但也潛藏不少風險。比如,服務縮水、退費難、商家跑路等問題頻發。這些亂象正不斷透支著公眾信任,不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也影響預付式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
筑牢預付式消費權益保障的“防火墻”。首先,應持續完善法律法規,明確監管主體和職責,并加強合同條款的監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于5月1日正式施行,直擊“卷款跑路”“霸王條款”“收款不退”“舉證難”等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痛點堵點,通過法治手段劃定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紅線,筑牢消費者權益保護屏障。其次,應加大監管與執法力度,建立預付式消費監管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時監控商家經營狀況。對違規商家進行嚴厲處罰,并公開曝光典型案例,借助“信用監管+”模式,將履約情況與企業征信緊密掛鉤,倒逼企業規范經營。
構建健康的市場生態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行業協會應建立健全黑名單共享機制。平臺機構需定期發布商家信用評級,為消費者提供理性選擇的依據。引入第三方保障機制至關重要,例如,建立預付資金托管制度,要求商家將預付資金存入第三方托管賬戶,確保資金安全。鼓勵商家為消費者購買預付式消費保險,以便在商家出現問題時,由保險公司先行賠付。提升消費者的保護意識和能力亦不容忽視,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預付式消費知識的宣傳教育,培養公眾的風險意識。
讓預付式消費真正成為惠及民生的“放心消費”,不僅考驗監管的智慧,更是對社會治理能力的檢驗。從資金監管的技術革新到信用體系的制度重塑,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的覺醒到行業自律價值的回歸,唯有構建多方參與的治理共同體,才能打造更加公平、透明、安全的預付式消費環境,促進預付式消費市場健康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賀建明)
責任編輯:陶龍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