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上市公司募資“防火墻”
2025-05-21 06:30:19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融資功能是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之一,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好比是資本市場的“生命線”。近日,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管規則》,將于6月15日起正式施行。監管規則對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存放使用、現金管理、臨時補流、置換自籌資金、管理監督以及超募資金使用等方面進行監管優化,引導和推動上市公司規范管理和使用募集資金。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長期以來,部分上市公司在募集資金使用上存在“跑冒滴漏”現象:有的擅自變更資金用途,有的通過關聯交易“暗度陳倉”,更有甚者違規占用募集資金,造成資金投向房地產、理財等非實體經濟領域,導致募投項目進展滯后甚至停滯。這些亂象不僅扭曲了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還顯著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積累了法律合規隱患,更是損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破壞了市場秩序,亟需通過制度創新加以規范。
此次監管規則突出3個監管重點:一是強化“專款專用”原則,明確超募資金只能用于項目建設或回購注銷,科創板企業資金必須投向科技創新領域,以有效遏制資金“脫實向虛”;二是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要求企業對募投項目延期必須重新論證,確保資金使用與市場環境相匹配;三是強化中介機構督導責任,形成多方協同的監管合力。
值得關注的是,監管規則特別強調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行為約束,嚴禁關聯方占用募集資金。這一制度設計直指市場痛點,通過強化信息披露和專戶管理,將有效防范“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等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
從市場影響看,監管規則將產生三重效應:首先是引導資金流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關鍵領域,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源頭活水;其次是通過提高資金使用透明度,增強投資者信心,增強中小股東對資金安全的信任感,透明化資金流向吸引長期資金入市,進一步優化市場投資結構;再次是倒逼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結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向上關鍵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管制度改革,既是防范金融風險的必然要求,更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期待監管規則修訂落地后,切實發揮“明渠導流”作用,讓資本市場活水精準澆灌實體經濟沃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祝惠春)
責任編輯:陶龍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