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場|“洽”逢“新”時 千億級投資“西進”的背后
2025-05-25 15:48:4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初夏的山城,涌動著開放合作的熱潮。
5月25日,為期四天的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圓滿落幕。這場以“新西部?新制造?新服務”為主題的盛會,吸引39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余家企業共赴“西進”之約。

集中簽約項目124個、超2000億元投資額,折射出西部地區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的強勁動能,繪就以創新為引擎、以開放為紐帶、以協同為路徑的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在中央展廳重慶館,阿維塔12的流線型車身在燈光下泛著金屬光澤,這款搭載華為高階智駕系統的高端車型,不僅是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縮影,更成為本屆西洽會“出場率”最高的“產業符號”。
除了重慶車企專業展臺外,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展臺上擺放著外觀靚麗、技術先進的汽摩整車或零部件產品,充分展示了重慶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的新氣象。
無獨有偶,在“新服務”賽道,人工智能如同一臺強勁引擎,推動重慶產業向“智造+服務”躍遷。
重慶AI獨角獸企業特斯聯,在本屆西洽會上展示了打造的全新智能體——HALI,這也是該智能體在國內展會上的“首秀”。

“以往,傳統智能體產品需要人為提前編排和定義,具有泛化能力和適用性不足等痛點。但HALI開創性地引入端到端強化學習技術與高質量行業數據相結合,令智能體具備類人思考、長期記憶、多智能體協同等特征,在消費級市場打造出了‘千人千面’的高效便捷智能化體驗。”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屆西洽會的“新制造”標簽,在簽約數據中尤為醒目:247個重大項目中,簽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項目近170個、金額近1600億元,超簽約項目總額的一半。

“一批引領性強、帶動性大的項目落地,將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注入強大動能。”重慶市商務委主任、西洽會執委會辦公室主任章勇武表示。
作為全國汽摩產業重鎮,重慶在“出海非洲”對接會上更是交出亮眼成績單——3家本地企業與尼日利亞、肯尼亞等國簽署16.5億元合作協議,推動汽車出口從單一產品輸出向品牌、技術綜合輸出升級。
這種動能轉換,源自西部對創新要素的深度整合。
在“全球設計之都”工業設計產業新品發布活動上,中韓未來設計共創平臺正式揭牌,新加坡設計業總商會同步發布《新加坡設計服務供給清單2025》,推動中新設計供需精準對接。

這場盛會上,一幅“全球設計+重慶制造”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更微觀的創新案例同樣亮眼:鑫景玻璃帶來應用于國產多系列旗艦級手機產品上的全球首款3D造型微晶納米蓋板玻璃;重慶市中潤化學有限公司展出碳納米管產品,目前已在鋰電制造、氫氣儲能、催化載體、航空材料、納米醫學等領域廣泛運用;我國首款實現高集成化的小型智能四足機器人“哮天Sirius”智能機器狗吸引許多小朋友互動。
這些藏在展臺角落的“硬科技”,正匯聚成西部產業升級的澎湃動能。

2024年,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3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聯運14.46萬標箱、同比增長56%。
這份“高分答卷”,在本屆西洽會的展板上格外耀眼。
作為通道建設的“優等生”,重慶通過“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立體平臺,將內陸腹地變為開放前沿。

本屆西洽會上,外企高管們的“信任票”進一步印證了通道優勢:
丹納赫西部創新中心落地重慶兩江新區,正是看中當地生物醫藥全鏈條支持政策;沙特基礎工業公司重慶工廠依托四通八達的物流體系,將產品輻射至127個國家和地區;普洛斯集團在重慶投資近200億元的綠色能源項目……
當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563個港口、運輸貨物品類突破1250種,內陸開放高地的“磁吸力”正持續增強。
正如丹納赫中國對外事務副總裁韋春艷說得那樣:“中國西部地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
“西部外資信心指數”的發布是最好的證明,本屆西洽會上,四川、陜西、貴州、廣西等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產業鏈共建共享,簽約產業合作項目46個、金額近400億元。
另一邊,“渝品云集”對接會正上演著傳統商貿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超700家品牌企業、3000余款特色產品與100余家頭部MCN機構的“云端對話”,讓奉節臍橙、涪陵榨菜等“重慶味”插上數字翅膀飛向全球。
“這不是簡單的帶貨,而是通過數字通道重構產業標準。”活動主辦方負責人表示。
這場首次與西洽會聯動的電商盛會,不僅帶來8個重點項目簽約,更激活了“產品上行—品牌出圈—產業成長”的新路徑。
與此同時,西洽會現場還釋放出“通道升級”的信號:
馬來西亞種植及原產業部副部長拿督陳泓縑表示,將借助陸海新通道,推動馬來西亞棕櫚油經由北部灣港進入重慶,實現穩定、高效的供應鏈對接。
泰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拉麗婉·甘查拉扎莉認為,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中心,其物流樞紐地位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形成戰略呼應,雙方在經貿合作方面必將取得更大的成果。
當陸海新通道的集裝箱里同時裝著重慶生產的智能控制器和泰國橡膠,地理意義上的“內陸”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開放型經濟的新樞紐。
在中央展廳穹頂下,泰國館以“泰風情?新機遇”為主題打造的600平方米“微型泰國城”里,剛蒸熟的茉莉香米混著椰漿香氣吸引重慶市民駐足;另一邊,來自中泰兩國政府、園區、企業界的160余名嘉賓正在“一對一”項目對接。

這種延續五十年歷史的“雙向奔赴”,恰如重慶與泰國的經貿軌跡:
2024年雙邊進出口額220億元,同比增長35.9%;重慶對泰國實際投資2086萬美元,同比增長9倍;重慶直飛曼谷航線加密至每周28班,成為重慶最熱門國際航線。
西洽會現場,重慶和泰國互拋橄欖枝,尋求進一步合作。
泰國方面,泰國重點企業發布了合作需求,涉及金融、工業區、農產品、港口運營、影視制作等領域。
“我們邀請重慶企業家以泰國為中心,投資、生產和拓展區域市場,因為泰國不僅僅是一個市場,而是中國通往世界的橋梁。”拉麗婉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作為新設主賓城,以“香港通道?連接全球”為主題的600平方米香港展館同樣備受矚目。通過金融、航運、創科等領域的沉浸式展示,香港詮釋著“超級聯系人”的獨特價值。

在專題活動上,渝港雙方簽署7個合作項目,涵蓋企業赴港上市、跨境金融合作、綠色金融發展等領域,其中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分別與港方達成戰略合作,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與此同時,省際合作的創新實踐不斷涌現。
西藏昌都市招商引資(重慶)推介會現場,雙方就清潔能源、文旅等四大領域,現場成功簽約10.47億元;

青海展區則聚焦鹽湖資源開發,通過展示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最新成果,與重慶在新能源材料領域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四川廣安市在展館內設置的“點亮廣安”互動體驗區,通過動作捕捉技術讓參觀者“云游”廣安景點,同時展示了川渝高竹新區100余項跨省域制度創新成果。

這種“資源互補+制度創新”的模式,正在重塑西部區域發展的邏輯。
西部對接世界、世界了解西部,正如章勇武所說:本屆西洽會,讓西部與世界合作的“窗口”作用進一步發揮。
事實上,這場“西進”之約,不僅是一場投資貿易的盛會,更是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
它意味著,一個經濟更具活力、創新更有動能、開放更顯包容的新西部,正以昂揚姿態擁抱未來。
第1眼TV-華龍網 曹妤/文 首席記者 董進/審核
責任編輯: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