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場 | 重慶首次擔任這場國際盛會主賓市 有何深意?
2025-06-13 14:38:1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從尼羅河畔到長江之濱,非洲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大陸,正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與中國肩并肩、手拉手,共逐現代化之夢、攜手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
6月12日,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以下簡稱“中非博覽會”)在湖南長沙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這張中非合作的閃亮名片,見證著“中非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
在這場國際盛會中,連續四年參會的重慶,有了“新身份”——首次擔任中非博覽會主賓市。為何選擇重慶?或許從這四個維度中,可以窺見端倪。
12日下午2點半,長沙國際會議中心星沙廳4廳內,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重慶)—非洲投資貿易合作懇談會”如期舉行。
“非洲有句諺語說道,‘友誼是心靈的橋梁,連接著不同的世界’。”重慶市商務委副主任葉力娜,正向到場非洲嘉賓們介紹著重慶這座西部最“火辣”的城市。
其中,區位優勢,正是重慶與非洲合作的“壓艙石”。

作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和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重慶是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3200萬,正打造成為除北京、上海、廣州之外的中國第四個世界級城市群,輻射帶動中國西部地區3.8億人現代化發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重慶是中國首個兼有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
近年來,重慶生產的筆記本電腦、摩托車、手機等產品,既可以經長江黃金水道運到上海,再通過海運便捷到達非洲各大港口;亦可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經由重慶—欽州—阿布扎比/迪拜—非洲沿海港口的多式聯運線路高效出海。而非洲的礦產品、金屬及其制品也陸續銷往重慶,雙方在經貿、農業、醫療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截至2024年底,重慶累計對非洲投資4.7億美元;2024年,重慶對非洲進出口255.1億元,同比增長1.5%;重慶汽車、摩托車出口非洲分別增長552%、20%。
“從重慶到非洲,比你想象更近!”葉力娜用這樣一句話,總結重慶與非洲日益緊密的合作、高度互補的產業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
當然,重慶與非洲經貿合作成績“節節高升”,離不開政策保障與商務部門的持續努力。
重慶是中國6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之一,為助力眾多渝企“出海”非洲,重慶市商務委構建出海管理服務體系的四梁八柱,打造促進、保障、管理、服務4大體系,分別是:
抓好主體培育。圍繞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33618”制造業集群體系等方面,壯大跨國經營主體,帶動中間品貿易,擴大國際營銷網絡。

抓好經貿聯動。推動建立投資貿易相關聯動機制,加強市級部門、區縣、商協會等單位協同,提高服務出海企業的合力。
抓好服務體系。加大資金政策支持力度,幫助重慶產業擴鏈補鏈、引入先進技術。
抓好出海安全。加強海外經營風控體系建設,督促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幫助渝企出海行穩致遠。
這一系列政策保障與服務機制,讓渝企享受到“實打實”的紅利與便利。
對此,吉潔(重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成感觸頗深:“重慶企業走出去越來越有保障,重慶市商務委不僅組織我們前往尼日利亞、肯尼亞等非洲國家參加展會,深入當地了解市場;還舉辦各種講堂培訓,詳細講解境外投資企業合規風險、境外投資備案管理等,并給予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
楊成所提到的資金支持,指的是每年上千萬的重慶市商務發展專項資金,這筆專項資金可為重慶出海企業的對外投資合作項目,提供前期、運營、風險防范、專項貸款貼息、運保等費用。
“去年,我們生產的三輪車非洲出口額差不多在1.5億人民幣左右,今年預計能達到2個億。”本次合作懇談會上,吉潔再次斬獲1億人民幣的出口大單,楊成滿臉都是掩飾不了的笑容:“為父親造更安全的車是我們公司的理念,也希望能讓我們的三輪車銷往全世界。”
從“星海大燈+鴻蒙座艙+零重力座椅”的問界M8首秀,到最新款康復醫療設備、醫療智能終端設備,四海飄香的火鍋底料、小面調料等重慶味道……本屆中非博覽會重慶展館門庭若市,來自非洲各國的客商們,絡繹不絕地詢問來自山城的各種好物。
重慶制造,正成為出口非洲的一張“金字招牌”。

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在41個工業門類中,重慶就擁有39個,并擁有亞洲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中國最大的汽車摩托車產業集群。
2024年,重慶共生產汽車254萬輛、摩托車658萬輛、筆記本電腦6682萬臺;中國每8輛汽車、每3輛摩托車就有1輛產自重慶,全球每4臺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重慶造。
目前,重慶正在加快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3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升級打造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軟件信息服務3大五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重慶“智造”正以堅實的步伐走向世界。
這份硬核實力,在為渝企贏得更多機遇的同時,也擴展著合作的領域。從起初的參與基礎建設、汽摩出口,到如今在當地建工廠、建醫院,重慶與非洲的合作越發多元化。
重慶市中基進出口有限公司就投資并購了肯尼亞內羅畢的盧頓醫院,計劃分兩期打造一所當地最高級別的6級醫院。項目建成后,在改善肯尼亞醫療基礎設施的同時,還能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促進中非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深度合作。
“我們去非洲做投資,不管是設備、技術都有著相當的競爭力。”重慶中基副總經理文化直言,近年來,渝企“出海”模式也不斷發生變化,從“專業貿易方案供應商”逐步轉向投資合作領域,形成“以貿易帶投資,以投資促貿易”的特色發展模式。

“當下,正是重慶企業走進非洲的大好時機。”本次懇談會上,重慶交通開投對外建設集團新簽約烏干達中部地區138公里道路升級項目,該集團董事長林兵對接下來的合作充滿期待。
重慶交通開投對外建設集團在非洲已有四十多年的建筑工程經驗,在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肯尼亞、加納都有在建項目,每年公司在非洲都有30億元左右的承建項目。
在林兵看來,吸引重慶企業前往非洲貿易、投資的理由有四點:中非合作政策支持力度大;非洲地區基礎設施需求大;相比歐美市場,非洲市場競爭相對較小;非洲人口基數大,未來消費市場和勞動力潛力巨大。
接下來,重慶如何進一步加強與非洲地區的合作、挖掘廣闊市場?葉力娜表示,重慶已準備好四大合作機會,等著與非洲朋友一起“開干”。
——一起搞產業,資源加技術產業互補。
目前,已有27家重慶企業對非洲開展投資,投資金額4.7億美元,2024年非洲在渝新設項目20個。
重慶?歡迎非洲合作伙伴關注和參與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等領域發展。重慶也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擴大對非投資,在服裝、食品、建材、新能源設備、摩托車、通機、園區開發等領域深耕發展。
——一起做貿易,非洲好貨進重慶,重慶制造入非洲。
重慶的摩托車、手機、汽車等品類在非洲大受歡迎,非洲的鋁礦砂、鐵礦砂、酒類及飲料等正源源不斷輸入重慶。
重慶歡迎更多的非洲優質咖啡、可可、堅果、水果、特色工藝品等商品,進入廣大的中國市場;也鼓勵重慶企業擴大對非出口手機、新能源汽車、摩托車、農機具、日用消費品等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非洲消費者需求。
——一起建基建,傳遞重慶“大山大水大城”建設經驗。
重慶有2萬多座橋,修過世界最復雜的立交橋(黃桷灣立交),在山地城市建設、復雜地形交通工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等領域經驗豐富、技術領先。

重慶期待與非洲各國在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項目上深化合作,共享“重慶經驗”。
——一起玩轉數字經濟,擁抱未來,搶占先機。
重慶是一座數字之城,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速,“數字重慶”建設加快推進,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應用等方面有良好基礎。
重慶可以在數字基礎設施、電子商務、智慧農業、遠程醫療、金融科技等新興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擁抱數字時代新機遇。

可以預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重慶企業進入到非洲地區投資興業,也會有更多來自非洲的礦產、咖啡豆、工藝品出現在重慶各大商場超市,重慶與非洲用“雙向奔赴”成就“雙贏局面”。
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董進/文 陳雨/審核
責任編輯:李茜
華龍網記者 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