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低空物流 山城“空中快遞員”常態化起航
2025-06-16 06:43:22 來源: 重慶日報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日前,京東物流發布重慶市首批4條無人機常態化飛行路線,最長距離達16.8公里,計劃年度飛行不少于1萬架次,其中包括從京東物流重慶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到巴南區多個營業部的配送航線。
這批航線將使用全自研的京東物流飛狼JDX-20無人機和JDX-50無人機,快遞配送單程最快約10分鐘,整體運輸時間縮短近70%。
除了開通常態化郵路,前不久,重慶還正式印發低空經濟首批應用場景清單,包括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機會清單42項和能力清單40項。對于正積極創建“低空經濟創新發展之城”的重慶而言,這些探索,讓重慶在低空物流“場景先行—能力配套—生態成型”模式中邁出關鍵一步。
多元場景先行
除了京東,郵政也在低空物流領域大展拳腳。早在2024年10月,郵政就在巴南區中壩島開通了無人機郵路。
“以前,中壩島物資運送常年依靠‘汽車+渡船+人力’模式,每趟往返的時間將近3個小時。”重慶郵政寄遞市場部總經理劉治洪介紹,特別是在快遞業務淡季,快遞小哥兩天才上一次島,快遞郵件運輸時效性很低。
無人機郵路開通后,在氣象、空域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無人機可以每天飛行一班,每次可裝載100公斤物品,單程運行時間約15分鐘。
中壩島是長江巴南段的江心島嶼,也是重慶中心城區主要蔬菜種植基地之一。郵政無人機郵路的開通,除了把快遞郵件運進去,還能把島上的新鮮蔬菜運出來。
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琺斯通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琺斯通航)也在持續挖掘低空物流應用場景。
5月13日,一架TR9S無人機滿載藥品,從中國通用技術重藥控股現代物流綜合基地起飛,僅用時19分鐘便抵達兩江新區重慶市人民醫院本部。
“本次航線長度為12公里,如果使用傳統的道路運輸方式,高峰時段從調動車輛到藥品運抵醫院,用時接近1小時。”琺斯通航總經理范孝忠表示,無人機運輸急救藥品較傳統方式可節約50%以上時間。
此前,該公司還與重慶市血液中心合作開通了到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平頂山院區的航線;與通用技術重藥物流合作開通到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平頂山院區、九龍坡區人民醫院的藥品航線。
不難看出,兼具“山地城市+超大城市”空間特征的重慶,低空物流應用場景被各方看好,而深挖應用場景,成為重慶發力低空物流的主攻方向。
重慶本次發布的42項應用場景機會清單,重點圍繞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和低空貨運物流兩大領域,聚焦貨運物流等五大方向做文章。
例如,在低空安全保障方面,布局無人機信標監測系統、飛行氣象預警平臺;在城市治理方面,構建“空地一體”立體治理體系;在消防滅火與應急救援方面,圍繞高層滅火、森林防滅火、應急投送、醫療救援等場景挖掘真實需求;在巡檢與作業方面,應用需求包括電力線路、交通隧道、地質災害、農業植保等領域;在貨運物流方面,構建“通城達鄉、輻射成渝、鏈接全國”的低空物流網絡。
能力配套提速
隨著多元應用場景的加速落地,如何匹配“看得見、管得住、能服務”的技術能力,成為關鍵。
星控數智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緊盯低空領域的“智慧管理”做文章,其打造的“星座”數字低空底座系統、“悅快飛”數字低空交通服務平臺和起降場遠程數字管理系統,可實現對低空全域范圍一站式管理服務全面覆蓋。
“以重慶試點為例,該系統可與民航局UOM(國家無人機綜合管理平臺)、民航重慶空管數據互聯互通,支持全域低空飛行航空器的接入、接管和集群調度,為區域航空用戶提供專業的航空航行服務,確保低空航空器安全、順暢有序飛行。”企業負責人說。
而去年落地兩江新區的航天時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時代),也正著力提升低空空域使用率。
前不久,在重慶永川大安通用機場上演了一場“未來空中交響曲”:100余架無人機在5公里見方的空域內穿梭飛行,小型物流無人機與大型救援運輸機同框共舞,支線貨運無人機從遠處呼嘯而來……
航天時代總工程師潘超表示,九天航馭低空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在永川大安通用機場初步完成功能和性能驗證后,預計年內上線。屆時,無人機的飛行申報周期將由現在10天左右縮短至1天以內,重慶低空空域的使用率可提升40%。
以技術賦能,當前,重慶正加快完善低空能力配套。此次正式發布的40項技術能力清單,涵蓋低空智聯網、檢測認證等關鍵領域。
例如,在低空智聯網與安全保障方向,航天時代、中國星網等企業可提供“云—邊—端”“安—服—用”低空能力體系和基于衛星互聯網的低空安全監管與運營服務;在城市治理領域,重慶鐵塔、移動、聯通、億飛智聯等企業正研發AI智能飛行平臺、“察打一體”管控系統等產品;在消防滅火與應急救援方面,中岳航空、翼動科技、國飛通用等企業具備高層滅火、空中安防、快速轉運等實戰能力。
三個方向發力實現生態成型
“想要真正實現生態成型,重慶還任重道遠。”民航局無人駕駛航空器航行服務提供(USS)工作組專家黨先舉分析,具體來看,重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其一,著力構建無人機產業鏈。“當前,重慶無人機產業總體偏弱、偏小,本地能夠提供無人機系統化服務的企業并不多。”黨先舉坦言,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市低空經濟經營主體僅百余家。他建議,重慶可充分發揮強大的工業制造基礎和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優勢,加快培育或引進無人機制造業企業,將有效節約無人機的維修、運營、租賃等成本,為無人機的推廣應用夯實基礎。
其二,加快推進無人機基礎設施建設。“當前,低空物流商業化、規模化之所以進展較慢,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成本高、收益低,服務商算不過來‘經濟賬’。”黨先舉提出,例如,一個無人機起降場或起降點的建設費用少則幾萬元,多則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元,占據了成本大頭。他建議,重慶要統籌規劃起降場或起降點等低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場地選址、功能集成等方面充分協調,避免重復建設,最大限度提升場地使用率,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其三,加速完善空域規劃和管理。空域可以是制約條件,也可以是萬億經濟的起點。在國內,傳統民航行業管理一般由民航或軍方垂直管理,而低空經濟想要騰飛,低空空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也需轉變。
當前,重慶要積極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重構空域管理規則,建立及時靈活的管控機制,加速打通“軍—民—地”審批渠道,構建“即時飛、自由飛、融合飛”的開放形態,有效提升空域的開放率和使用率,為全國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山城樣本”。
責任編輯:杜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