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潤民企·九龍實踐丨九龍坡“企業無擾日”折射出的制度溫度
2025-06-27 22:52:07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核心提示: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地施行,中國民營經濟發展迎來法治化新階段。九龍坡區是重慶市民營經濟發展的發源地之一,民營經濟目前已占全區經濟“半壁江山”,處于全市領跑位置。
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這部民營經濟“護航法”的精神已悄然融入發展血脈,第1眼TV-華龍網特別策劃《法潤民企·九龍實踐》系列報道,深度解讀九龍坡區以創新為矛、以法治為盾,大力培育發展民營經濟的有力舉措,記錄重慶努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
5月20日正式施行的《民營經濟促進法》,強化了對于行政執法的監督,堅決遏制“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行為。《民營經濟促進法》要求,行政機關開展執法活動應避免或者減少對民營經濟組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并對其合理、合法訴求及時響應、處置。
在重慶市民營經濟發展首屈一指的九龍坡區,推行著一項涉企事項“無事不擾、有事必到”工作制度,將每月8日至23日設定為“企業無擾日”,受到了企業的歡迎。
每月16天“無擾”,折射出九龍坡區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溫度。
企業無擾
企業家的問題推動了制度建立
近年來,九龍坡區建立全市首個親清政商關系政企交流平臺——“九久滿意·親清聯盟”(以下簡稱“親清聯盟”),成為政府和企業間暢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親清聯盟舉行的一次座談會上,一名企業家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現在政府各部門的檢查怎么這么多?”該企業家說:“同一個問題經常有不同的部門來檢查,企業要花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成本來應對各種檢查,有時候喊我們報企業用工需求這些信息,確實是為了企業發展好,但是同一通知存在街道、部門都在發的問題,多頭聯系企業,無形間增加了我們的負擔。”
這名企業家提到的問題并不是個例,企業經常通過不同渠道反映這個難題。鑒于此,親清聯盟值班人員將這條問題轉辦給了九龍坡區紀委監委。
九龍坡區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隨即開展涉企執法檢查情況調研,分析查找出嚴重困擾企業的隨意檢查、重復檢查、頻繁檢查等5大類問題,形成專題報告,并就推動優化涉企執法檢查措施提出建議。
在九龍坡區委的統籌部署下,由區發展改革委牽頭,先后召集區住房城鄉建委、區生態環境局等執法部門,邀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進行多次專題研究和座談,廣泛征求有關單位意見建議,最終形成《重慶市九龍坡區涉企事項“無事不擾、有事必到”工作制度(試行)》,經區委、區政府審議后印發。
該制度以“創新服務理念,強化主動服務、高效服務、務實服務”為宗旨,以轉變行政執法檢查“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現象為切入口,構建 “四”個“無事不擾”的明確規定,三個“有事必到”的“務實舉措”和三個“動真格”的“監督機制”,即為營商環境“四三三”工作制度。
數字賦能
16天“靜默期”實時在線監管
“企業無擾日”為企業減了負,可如何保障有關部門切實履行安全生產、污染防治等執法檢查工作職責?
“減少現場監管不是放任,而是利用智能化手段實現實時在線監管。”九龍坡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劃定16天的執法檢查“靜默期”,不是不檢查、弱檢查,而是充分發揮數字重慶建設成果,將線下的執法檢查轉變成線上的執法檢查,讓執法檢查更精準、過程更無感。
以生態環境檢查為例,該區生態環境局持續完善“數字生態大腦”建設,不斷拓展污染源感知點。
“我們是九龍坡區環境風險類重點監管企業,成立24年來對此一直抓得很緊。”一家國內知名家電企業在重慶生產基地的負責人李先生說,隨著城市的發展,該企業周邊陸續新建了居民小區,群眾對公司的環境管理要求越來越高。
“群眾有訴求,執法部門肯定要調查回應。”李先生翻開舊臺賬,手指劃過密密麻麻的記錄說,“過去,生態環境部門經常來企業排查環境風險隱患,調查群眾反饋的問題,每年還有例行的‘雙隨機’抽查。歲末年關之時,近10個部門輪番上陣,各類執法檢查只多不少。”
隨著九龍坡區涉企事項“無事不擾,有事必到”等工作制度的落實,該企業明顯感受到了營商環境的變化。
“我們公司設置了視頻監控系統,在企業危險廢物暫存間內布設了7個攝像頭,接入全區‘數字生態大腦’,生態環保部門可實時調閱、遠程監督企業的危險廢物進出庫情況。”李先生介紹說。
九龍坡區生態環境部門對該企業烘干線和污染治理設施安裝了智能工況監控設備,將生產線和污染治理設施的電流、電壓進行對比,實時掌握企業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情況,一旦發生故障或人為關停,系統會第一時間向生態環境部門發出預警。
這種數字化監管模式,讓監管效率大大提升,也讓企業將重心從迎檢轉移到生產中來。
每月16個“無擾日”,給企業留足了空間,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城市的發展活力。數據顯示,2024年九龍坡區集聚民營經濟經營主體22.7萬戶、新設民營經濟經營主體3.6萬戶,均居全市第一。
碼上報備
優化制度倒逼精準監管
任何制度,三分部署,七分落實。九龍坡區在設立“企業無擾日”的同時,也加大對其他時間段涉企檢查的監管力度。只有落實好措施、防范好風險,好的制度才不會淪為“一紙空文”。
為了確保“無事不擾、有事必到”工作制度落到落實,九龍坡區紀委監委依托優化營商環境“碼上”監督平臺,搭建涉企執法檢查“碼上”報備功能板塊,要求各行政執法單位入企執法檢查提前報備、亮碼進企。
“碼上”監督平臺一頭連著行政執法單位、一頭連著全區重點企業,區紀委監委可以隨時調取后臺數據,什么單位、什么人員、什么時間、到哪個企業、檢查什么事項一清二楚,有效避免多頭檢查、重復檢查和隨意檢查,壓縮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發生空間。
數據顯示,“碼上”監督平臺運行以來,共收到涉企執法檢查報備信息1300余條,“企業無擾日”執行率達84%。
“這不是簡單限制檢查,而是倒逼精準監管。”有關學者認為,九龍坡84%的檢查移至平日,實質是執法資源的優化配置,“現在集中時段聯合執法,單次檢查可覆蓋多部門事項,企業迎檢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都會大幅降低。”
下一步,九龍坡區將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關鍵之舉、提升民營經濟綜合實力作為重中之重、促進民企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不斷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李燊 李佳妮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