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站 到綦江
2025-07-04 06:30:31 來源: 綦江日報
夏日炎炎,是暑期“遛娃”消暑高峰期,記者“費盡心機”為大家配好了夏日快樂秘方,已有大批游客朋友趕來解鎖,“夏”一站,到綦江,湊個清涼熱鬧。
避暑休閑
古劍山
古劍山距綦江城區10分鐘車程,海拔800-1200米,夏季平均氣溫25.6℃。景區內有陽橋、帳篷露營基地、三鏡湖等20余個景點,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市級旅游度假區。
春季踏青登高,夏季避暑露營,秋季觀云賞葉,冬季祈福迎新,古劍山是養生養老養心的理想目的地。
高廟壩(北緯29度康旅示范小鎮)
高廟壩位于綦江南部郭扶鎮,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5℃,森林覆蓋率達80%,是國家AAA級景區、市級旅游度假區,10萬畝天然森林郁郁蔥蔥,280口塘庫星羅棋布,有“重慶涼都”“重慶市避暑垂釣之鄉”等美譽。
攀登獅子山、牯牛背,穿越高青大峽谷,漫步星空露營公園,打卡紙片巖,吃住在鄉村,游樂在田園,是市民避暑養生、休閑旅游的理想之地。

橫山
橫山位于綦江東北部,平均海拔超1000米,夏季平均氣溫25℃,是千米高山度假小鎮、市級旅游度假區,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長壽之鄉”“天然氧吧”“天然空調小鎮”。
你可在傍晚黃昏之時到花仙谷漫步、拍照、游玩;在夜幕降臨之時選擇就近的民宿乘涼夜宿。夏日火爐,咫尺清涼,橫山已成為不少市民消夏避暑的首選之地。

古鎮研學
東溪古鎮
“巴渝第一場,鹽馬古道津”。東溪古鎮,建場2200多年,建鎮1300多年,素有“黃桷樹下的重慶老家”的美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明朝成化年間的青石板古道穿場而過,5000余棵黃桷樹密布成群,明清穿斗結構吊腳樓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一村、二石、三宮、四街、五橋、六院、七巷、八廟、九市讓人流連忘返。

老瀛山
老瀛山位于綦江北部,森林覆蓋率90%以上,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有全部恐龍足跡類型的恐龍遺跡化石群保存地。
老瀛山以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為主體,依托地質公園內恐龍足跡化石遺跡和人文歷史遺跡,主要景點有蓮花保寨、老瀛如來等,形成集歷史、文化、觀光、科研、科普、研學于一體的旅游景區。
紅色旅游
王良故居
王良,原紅四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建軍初期著名將領。王良故居位于綦江區永城鎮,始建于1805年,四合院布局,一樓一底,坐北朝南,背靠鳳冠山,面朝老瀛山,屬典型的川東穿斗式建筑,是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市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
王良同志紀念館
王良同志紀念館緊鄰王良故居,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共三樓,通過圖文并茂、實物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集中展示了綦江革命歷史,以及王良,鄒進賢,“霍氏三杰”霍步青、霍錕鏞、霍栗如,王奇岳等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跡。
中共綦江支部舊址
中共綦江支部舊址位于綦江區古南街道,是中共綦江支部書記——鄒進賢的故居。故居始建于清末,坐西向東,共兩層,2019年被列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月重新修繕對外開放,舊址圖文并茂展示了鄒進賢同志的生平事跡、中共綦江支部成立的艱辛歷程。

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
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位于綦江區石壕鎮,原名禹王宮,始建于1818年。1935年1月,為保衛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紅一軍團轉戰綦江,紅軍抵達石壕后,紅一軍團司令部就駐扎在這里。2021年7月,舊址重新修繕布展對外開放,由序廳、光輝歷程、轉戰綦江、精神傳承四部分組成。
石壕紅軍烈士墓
石壕紅軍烈士墓位于綦江區石壕鎮,是為紀念1935年中央主力紅軍長征過境綦江時,犧牲在石壕的5位紅軍烈士而修建的,主要由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地、烈士塑像、陳列室、長征詩碑等構成,是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親水體育
響馬河漂流
響馬河發源于黔北崇山峻嶺之間,由兩條河匯集而成,響馬河漂流90%是天然的河床漂道,全長6.8公里,兩岸風景秀美,峽谷雄奇壯美,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保留適度的刺激性,老少皆宜,適合全家親子出游。
萬佛峽漂流
萬佛峽漂流起于丁山鎮高灘巖,全程落差266米,最高落差80余米,沿途山地、梯田、陡崖相互交錯,驚險刺激,是夏季體驗清涼的理想目的地。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