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和美鄉村新圖景丨用好“三和三美” 石柱打造鄉村治理“樣板間”
編者按:
鄉村和和美美,田野才會充滿希望。
為筑牢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鄉村底色,1月5日,重慶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重慶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巴渝和美鄉村現場推進會。
除了找問題、鼓士氣,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用好用活“千萬工程”經驗,全面繪就新時代巴渝和美鄉村新圖景,打好鄉村全面振興主動仗,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實踐的鄉村篇章和農業強國建設的重慶篇章。
在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重慶各地結合實際,從小的切口著力,探索出不少具有推廣借鑒意義的經驗和智慧。讓我們聚焦“好點子”,找到“方法論”。
石柱縣橋頭鎮橋頭村,村民向麗華舉起手機,將生活片段發布到短視頻平臺:采中草藥、燒柴火雞,蒸南瓜饅頭……干凈整潔的土家院落,恬美安逸的鄉村生活,吸引了大批網友圍觀點贊。
在這里,人人向往的田園生活不在遠方,就在腳下。
巴渝和美鄉村建設,建成啥樣,如何對標?過去一年來,石柱以橋頭鎮橋頭村、王場鎮雙龍村、冷水鎮玉龍村為樣板,推進創建首批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并創新推行“三和三美”標準(人和善、家和睦、風和順、環境美、業態美、生活美),以點帶面,為其他村莊“打樣”……
引進多維產業 讓場景變風景
走進橋頭鎮三只兔文創產業園可以看到,各種以“兔”為主題的農旅項目,為鄉村游增添了生機。
“這里以前只是閑置的兔圈兔舍,我們積極回引本地創業青年返鄉馬富勤,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造出集兔養殖、兔文化展示、兔肉加工、民宿餐飲休閑等于一體的兔主題文創園,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橋頭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園區以紅色為主系的鮮艷色彩,還非常適合藝術人士創作和度假。

橋頭鎮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藤子溝國家濕地公園穿鎮而過,風景宜人。
近年來,當地還新建具有橋頭技藝、土家風情的公共文化場所11個,改造土家織錦“西蘭卡普”絢麗色彩民房38棟。利用橋頭土家山寨原址風貌升級打造陶然居瓦屋小寨、“再別康橋”民宿院落群等文旅區塊,扮靚群眾生活空間。
如今,以重慶陶然居集團、重慶天籟教育集團等為代表的62家企業來橋集群成鏈、錯位布局,形成特色民宿、藝術寫生、農文旅融合、生態體驗四大產業鏈……一個個高顏值的“打卡點”連綴起橋頭新面貌,帶動300余戶群眾吃上旅游飯,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
橋頭鎮的蝶變,是石柱縣持續推進環境美、業態美、生活美“三美”的生動縮影。漫步在石柱,文明、整潔已成為最醒目的底色,通過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生活已成為風景……
提升治理水平 化解矛盾基層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鹽井村,因為一捆柴火鬧出矛盾,村民文某和向某素積怨長達20年。
前不久,當地民警將二人請到所里的“貴和工作室”,倒上一杯“貴和茶”,經過3個小時的調解,二人最終握手言和——這便是將矛盾化解在源頭的“貴和工作法”的有效實踐。
近年來,石柱探索出適用于邊遠山區的鄉村治理方法——“貴和工作法”,努力實現和在事前、和在當地、和在心里,將矛盾化解在源頭,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這僅僅是石柱通過實施“貴和工作法”,開展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畫好基層治理“同心圓”,石柱以數字化為載體,積極實施積分制、清單制、院落制“三制”,將“貴和工作法”在全縣推廣。

橋頭村村民向麗華職高畢業后,帶著在上學期間結識做抖音直播的創業之星莫國清回鄉創業,他們積極參加村上的集體勞動,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獲得400多分積分鼓勵,并通過“積分”授信板塊獲得農行低息貸款5萬元用于發展產業。
現在,她家養的牛成為了搶手貨,牛肉和自家的土特產通過直播帶貨銷往全國各地,收入得到較大改善,房屋新裝后成為橋頭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隨著鄉村治理水平顯著提升,農村矛盾糾紛明顯減少,石柱全縣上下呈現出人和善、家和睦、風和順的“三和”新景象。
示范帶動全域 共建和美鄉村
1月3日舉行的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指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面繪就新時代巴渝和美鄉村新圖景,探索一條符合重慶實際的鄉村可持續發展科學路徑。
2023年2月,市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四千行動” 實施方案》,提出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行動實施方案。
2023年4月,市鄉村振興局印發了《關于開展2023年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申報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成效評價辦法及創建標準。

一年來,石柱縣委、縣政府高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工作,印發了《關于深化落實“四千行動”的通知》,要求在2027年前力爭建成25個獨具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今年,石柱推薦了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橋頭鎮橋頭村,縣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王場鎮雙龍村、冷水鎮玉龍村,創建首批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從統籌規劃、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及構建鄉村治理體系,多措并舉抓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取得的新成效,一幅幅“三和三美”新畫卷在這片土地鋪開……
華龍網記者 陳美西 陶彥燕/文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