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Fri May 16 07:00:00 CST 2025
游客眼中的武隆,是重慶旅游的招牌城市;武隆人眼中的武隆,卻是并不顯山露水的小城。
如何提升城市價值,讓武隆既滿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成為“游客來了就不想走”的旅居首選地?
昨(15)日,武隆區舉行了“全區城市發展大會”,就大家關心的問題等給出了答案。
本期《渝州瞭望臺》,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深入現場,為你解讀武隆亮三個實在的“十”招,向含綠量要含“金”量的城市發展新路徑。
“城市建設治理一頭連著經濟高質量發展重任,一頭連著群眾高品質生活追求。當前,武隆正站在城市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關鍵歷史拐點,召開全區城市發展大會,精心安排部署未來三至五年城市發展的目標思路和重點任務,恰逢其勢,正當其時。”武隆區住房城鄉建委負責人在發言中表示,該區將在城市基礎設施補短強弱方面靶向發力。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注意到,在這次大會上,武隆區定下了“建成烏江流域明珠城市和中等旅居城市”的新目標。
武隆全區城市發展大會。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曹建 攝
武隆是“長”在青山綠水間的旅游名城,城市要迭代,規劃、治理是關鍵,為此,該區列出了總規調整等十個破解痛點難點的抓手。
在總規方面,武隆將加以完善,推進用地指標全區統籌調配,按照鄉鎮人口向城區集聚、建設用地指標向城區匹配原則,將零星分布城鎮建設用地指標在中心城區集約化利用。
武隆區城市門戶鳥瞰圖。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城市風貌方面,“一江兩山”是核心,“兩山”要納入森耕互換,要同步推進農房整治與林相改造,建設觀景節點;“一江”要有親水節點,推出以武隆自然山、石、木為主材,融入烏江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的一批城區小品,嵌入廣場、公園、場館等公共空間,塑造城市靈魂,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區“符號”。
此外,在市政設施標準化、道路維護、避免道路“反復開挖”、違章建筑整治、破解停車難、交通資源整合、城市安全運行、柔性執法等方面,武隆區均給出了化解痛點難點問題的方式方法。
不難看到,武隆意在通過城市細管和眾管,群策群力解決城市治理的難題。
“武隆將立足生態本底與高鐵樞紐優勢,構建‘山城相擁、江城互動’的立體空間格局,讓山水入城、讓文化浸城、讓游客戀城,繪就‘推窗見綠、移步換景’的烏江明珠畫卷”,武隆區規劃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說道。
城市迭代發展,改革措施和制度保障是前提,項目則是抓手。
為了更進一步扮靚城市和優化配套,武隆區在大會上列出了今年實施的十大民生實事項目。
高鐵南站。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針對市容市貌整治,武隆以烏江三橋至棉花壩綜合環境整治項目為著力點,大力整治高鐵南站至城區道路沿線兩側可視范圍內的市容秩序、環境衛生、市政設施等,實現沿線道路干凈、秩序井然、設施完善,提升城市“門戶”形象。
此外,該區在提升旅游環境、用活小微地塊、通道連接、照明、口袋公園、綠化、道路揚塵、城市更新等方面,均安排了對應的項目。為緩解如廁難,武隆還將加大城區便民公廁建設的力度,其中,在南溪溝及鳳山街道選址修建3個便民公廁。
以民生為導向,不斷優化基礎設施配套,武隆準確抓住了城市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汽車站上蓋物業項目。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了讓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見效,武隆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嚴格執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專班、一個方案、一套機制”要求,制定全周期閉環、全要素保障的“行事歷”,緊盯項目投資論證、工程招投標、施工現場管理、變更變價審查等重點環節,圍繞工程建設“五要素”嚴格履職,抓牢抓實安全生產防范措施,不斷提高項目質量,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確保質量、進度、安全相統一。同時,積極圍繞國家政策,爭取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等項目資金,同步通過項目貸款、創新合作模式等多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為項目建設提供持續保障。
“作為服務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城發集團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大會精神,錨定將武隆建設成為‘烏江明珠’和50萬人中等旅居城市核心任務,以爭分奪秒的拼勁、精益求精的韌勁、敢為人先的闖勁,全力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眳^城市發展(集團)公司負責人承諾道。
功能性配套是否完備,決定了一座城市發展動能的上限。
武隆還縱深推進“十大功能性項目”,讓城市配套更加完善。
柏楊坪休閑示范街區項目。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其中,南溪溝片區開發項目,結合四代建筑理念規劃設計,推進北濱路下穿道、恒溫游泳池、濱江廣場、休閑步道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止損扭虧,打造成為武隆“新地標”。
四方街改造項目。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其他還包括老林業局片區開發項目、高鐵南站片區開發項目、實驗小學擴建及體育中心項目、武隆汽貿中心(含倉儲物流集散中心)項目、中堆壩片區城市綜合商業服務中心項目、武隆區人民醫院內科綜合樓項目、武隆區人民醫院內科綜合樓項目、城區道路綜合改造項目、北濱路烏江大橋至蘇家河橋段項目。
體育館環境綜合提升項目。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項目的落地推進方面,武隆區也給出了明確的“施工圖”,聚焦“基礎設施補短板、公共服務強功能、產城融合促轉型”三大領域,緊扣全年目標任務,全力推進汽貿中心、實驗小學擴建及體育中心、北濱路烏江大橋至蘇家河段、統籌城鄉塑料垃圾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堅決完成高鐵武隆南站“6.30”保開通目標,積極參與南溪溝片區、老林業局片區等老舊城區開發和高鐵南站片區打造。同時,高效利用城市空間,有序推進挖填平衡造地,謀劃北濱路橋下空間、濱江夜間經濟集聚區等特色項目,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31億元,同比增長8%以上。
從破解十個痛點,到實施十大項目,再到補齊十項功能,武隆通過一整套組合拳,在賡續綠色發展的基礎上,極大提升了“城市迭代”的含金量,也為打造“烏江明珠”之城和旅居首選城市筑牢了堅實的基礎。
武隆區委書記范立新:
搶抓機遇 唯實爭先 主動作為
奮力推動武隆城市工作高質量發展
“如果說旅游是我們的‘最強項’,城市則就是我們的‘最短板’,武隆城市到了再不抓就失去未來的歷史時刻?!蔽渎^委書記范立新道出了舉辦全區城市發展大會的目的,并給出了解決問題的路徑。
談到舉辦全區城市發展大會,范立新說:“我們應客觀分析城市發展存在的問題,迭代升級城市發展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搶抓機遇、唯實爭先、主動作為,推動武隆城市高質量發展。”
談到大山區的城市謀發展,范立新說:“武隆城市發展的機遇不是在規模上與其他地區比高低,而是在質量上。城市是以人為核心的,人關心的是個體發展的機會,是孩子發展的機會,城市高質量發展本質上是吸引人。因此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我們要做到一流,就是不差于重慶中心城區。”
談到構建城市空間布局,范立新說:“武隆將構建‘1+2+2’的空間布局,建設50萬人的旅居城市,成為烏江流域的明珠城市。‘1’為中心城區,要充分發揮“一江兩岸”山水景觀特色及高鐵南站集聚帶動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旅游城市?!?’為羊角街道、白馬鎮兩個城市副中心,羊角街道依托地熱資源、醋文化等基礎,重點打造溫泉文旅康養古鎮;白馬鎮包括工業園區要突出優化業態布局,美化園區環境,打造生態職住平衡區?!?’為仙女山、白馬山兩個度假區,仙女山嚴控開發強度,重點發展休閑度假、避暑康養、戶外運動、文化藝術等業態,打造仙女山世界級旅游度假區;白馬山度假區重點建設生態度假、康養山居、體驗旅游、運動休閑為一體的國際化高山生態康養度假目的地,引領國際高端旅居新地標。到2027年,成為全市具有影響力、競爭力和美譽度的旅游城市,力爭建成區達到40平方公里?!?/span>
旅游是武隆最重要的辨識度,如何變流量為留量?變網紅為長紅?武隆人不再滿足于靠“天”吃飯,而是向含綠量要含“金”量,在保持旅游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不斷謀求城市能級的提升,此次舉辦城市發展大會,既統一了干部群眾的思想,也向有意“奔現”武隆的人們制定了更優政策和營造了更好環境,這座烏江上的“明珠”,在宜游的城市底座上自我挖潛全面提升,也為更加宜居宜業帶來了可能。
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羊華/文
記者曹建/外聯
趙軍/設計
王婷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