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Wed May 21 14:33:04 CST 2025
“巫溪剝了殼的核桃仁,喜歡再買。”早上九點不到,渝中優品、巫溪好物展銷現場熱鬧起來,聞香而來的市民開啟“買買買”模式,還要詢問一句“是巫溪的嗎?”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帶貨。渝中搭臺,巫溪吆喝,一場跨越400公里、持續18年的友誼在2025渝中-巫溪618電商節暨渝中-巫溪消費幫扶促進周雋永綿延。
渝中和巫溪,一個是都市繁華的商貿中心,一個是群山環繞的生態秘境。對口幫扶和協同發展一線牽,巫溪的土豆、臘肉通過渝中走向全國,渝中的資金、技術、市場資源源源不斷注入深山,一條從“單向輸血”到“雙向賦能”的協作新路正逐漸清晰——通過“你中有我”的融合,讓“幫扶”升維為“共生”。
本期《渝州瞭望臺》聚焦渝中和巫溪,看兩座城市如何跨越山海“雙向奔赴”。
“想不到在渝中區就能買到地地道道的重慶山貨。”來渝旅游游客將山核桃送入口中,品嘗后又補充一句:“用重慶話來評價,就是‘巴適’!”
巫溪有許多好物,巫溪洋芋、臘肉、高山蔬菜……這些生態農產品卻因交通、品牌、渠道受限,長期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市民品嘗巫溪特產。受訪者供圖
作為“商貿強區”的渝中區有銷路,成熟的消費市場,電商資源正好補齊巫溪短板。
“光靠‘買買買’不行,得讓巫溪產品自己‘跑’進市場。”渝中區有關負責人向第1眼TV-華龍網介紹。過去,依靠傳統幫扶模式,渝中區機關單位、企業定向采購巫溪農產品,這種方式雖能短期見效,但難以形成長效機制。
2025渝中-巫溪618電商節暨渝中-巫溪消費幫扶促進周,從5月持續到6月18日,構建起“線上專區引流+線下展銷體驗”雙輪驅動,十大活動體系精準“識貨”,為巫溪廣開“銷”路,引“金”聚“寶”。
現場,巫溪老鷹茶、巫溪牛肉、巫溪洋芋與渝中優品同臺亮相,兩地以“1場啟動儀式+1次助銷培訓+4大展銷行動+4大渠道賦能”的“1+1+4+4”體系,將深化協同推向新高度。

巫溪核桃仁。受訪者供圖
京東、抖音、小紅書等線上渠道的打通,為兩地好物拓展了新空間新場景,形成“流量扶持-產銷銜接-品牌傳播”的閉環生態。
接住“流量”,巫溪“養在深閨”的峽谷成了直播間詢問的熱詞,更讓村民的土豆、臘肉通過直播間走向全國。而來渝客人也無需跋山涉水,在渝中區就能近享“溪”有好物。
巫溪好物還順利登上了一張張“簽約臺”,成為企業洽談現場的“高頻嘉賓”。過去幾年,兩地共同申報協同招商17個,簽約合同額23.1億元,巫溪從打贏脫貧攻堅戰邁上鄉村振興新征程。
消費協作的核心,是讓兩地優勢形成互補,市場形成互通、產業形成互融。本次活動中,“巫溪好物推介官”培育計劃是一大亮點。
“我們不僅要幫巫溪賣貨,更要幫巫溪培養自己的‘賣貨人’,讓更多農戶能自己帶貨。”渝中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數十名巫溪青年通過培訓,在抖音、快手等平臺積累了一定粉絲。

巫溪洋芋。受訪者供圖
巫溪蘭英鄉的高山土豆,淀粉含量高、口感綿軟,過去只能堆在窖里發愁銷路,現在直播間里搶著下單。隨著電商企業的引入,渝巫兩地在資源、市場、資本等多領域全方位對接互動。
“依托渝中電商資源優勢,‘巫溪臻品’走出大山,年銷農特產品超2000萬元,帶動數千農戶增收致富。”巫溪縣委常委、副縣長車延超介紹。去年“618”,有村民就通過電商渠道賣了上噸土豆,價格翻了三倍。今年,許多農戶還學會自己拍短視頻,成了半個“網紅”。

市民分享購物體驗。受訪者供圖
類似的案例還有巫溪臘肉。過去,農戶分散熏制,品質參差不齊。渝中傾囊相助下,引入標準化生產流程,巫溪電商產業興起來,傳統農產品變身網紅商品。
渝中搭臺,每年還舉辦消費幫扶展銷會、電商直播節等系列活動,讓“巫溪”標識頻頻出現在渝中的資源對接會、推廣會上,巫溪吸引消費的“路子”也寬起來。
真情實意的助力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渝中區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95個,培育推廣“溪有臻品、天賜下堡、薯鄉甜尖”等特色品牌,推動了巫溪電商產業的發展,也為渝中區的企業拓展了市場空間,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有力促進了兩地經濟的共同發展。
“幫扶不是單方面給予,而是互相成就。”巫溪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渝中的市場、技術、資金,加上巫溪的資源、生態、勞動力,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
十八年心手相連,渝巫兩地在產業、教育、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展開對接互動,結出碩果,這些成果也讓渝中巫溪兩地對口協同發展充滿機遇。

2024渝中-巫溪雙十一渠道資源對接會。受訪者供圖
巫溪紅池壩鎮許多村民至今記得,由渝中區援助資金推動的“一橫一縱”干線公路通車時,全村人走在寬闊大道上歡呼的場景。如今,這條路上跑的不再只是農用車,還有旅游大巴和快遞物流車。
因地制宜用好“巫溪元素”,蘭英大峽谷景區4.11平方公里范圍內,品牌化呈現出臥佛吟峰、蘭英女神、神龜攬月、鸞英點將、云崖寨、國畫山、天門奇想七大核心景觀,從“深閨”走進大眾游客視野。
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更令人矚目。
渝巫搭建的老鷹茶集散中心等商貿設施,逐步完善邊貿物流基地、綜合運輸網絡、倉儲集散市場等功能,有效整合農產品的資源,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市場格局;12個渝中援建的集中居住點和“巫溪高山蔬菜重慶配送中心”,讓巫溪美味快速直達消費者餐桌。

巫溪好物推薦官。受訪者供圖
而在民生領域,兩地持續暢通就業渠道,提供就業崗位,聯合舉辦渝中·巫溪專項美容美發職業技能大賽,讓群眾腰包鼓起來;新建6所中小學,深山學子入學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對接互動模式,為兩地的共同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渝巫協作日益堅實,兩地正從“政府主導”轉向“市場驅動”,從“短期幫扶”邁向“長期共生”,這場“山”與“城”的雙向奔赴,讓兩地經濟生態深度融合。
巫溪縣委常委、副縣長車延超
三個“全力”深化協作 渝巫攜手同行再啟新征程
自2007年渝中區對口幫扶巫溪以來,兩地始終心手相牽、攜手同行。在十八年的時間里,形成產業協同、城鄉互動、市場互通、資源共享,友誼雋永綿延。
“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誼,巫溪人民永遠銘記于心!”巫溪縣委常委、副縣長車延超介紹,特別是2021年深化對口協同發展以來,渝中區以“真金白銀、真招實策、真情實意”推動巫溪產業發展、民生改善、人才振興,譜寫了“一區兩群”協作共贏的動人篇章。
在特色產業方面,兩地共建馬鈴薯種薯繁育創新平臺、老鷹茶檢測研發中心,科技賦能農業提質增效;協同打造蘭英大峽谷4A級景區、紅三軍革命紀念地,文旅融合激活鄉村經濟;依托渝中電商資源優勢,“巫溪臻品”走出大山,年銷農特產品超2000萬元,帶動數千農戶增收致富。
“本次電商節以‘數聚雙城·惠享未來’為主題,既是兩地深化消費幫扶的創新實踐,更是巫溪借勢騰飛的重要機遇。渝中區作為中西部國際消費核心區,以數字商貿、跨境電商、直播經濟等新業態,為巫溪搭建了‘買全國、賣全國’的黃金通道。”珍惜幫扶機遇,車延超表示將以三個“全力”深化協作推動渝中巫溪友誼走深走實。
一是全力打造優質供給端。嚴控產品質量,培育“生態、綠色、有機”特色農產品,讓“巫溪味道”更具競爭力。二是全力暢通電商新渠道。加快完善物流體系,建設電商示范村30個,培育本土直播人才,讓“云端經濟”惠及更多群眾。三是全力深化全域協作。拓展產業、文旅、科技、人才等多領域合作,推動單向幫扶向雙向共贏升級,為渝中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貢獻巫溪力量。
從峽谷鏈接都市,從田間到直播間,渝中與巫溪的“雙向奔赴”詮釋了區域協作的深層邏輯:不是簡單的資源轉移,而是生態共建。
當巫溪的土豆通過渝中的直播間賣向全球,當渝中的資金、項目、企業、人才為巫溪注入高質量發展的基因,這種“你中有我”的融合,正讓“幫扶”升維為“共生”。
電商節,只是一個新起點。未來,還將有更多“巫溪土豆”“巫溪臘肉”成為爆款,更多“巫溪網紅”走向全國。而這條共富路,正越走越寬。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攀/文
羊華/統籌
冉長軍/外聯
趙軍/設計
徐力超/編輯